![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75947.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0005.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0009.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0038.jpg)
池袋東口Bic Camera路過隨聽 : Final E2000/E3000---
使用訊源
ONKYO DP-X1 : High/Normal Gain, Short數位濾波器
SONY Walkman Z1070, 效果器全關
先談談Zong Han大發表精彩試聽心得的Final新平價耳道
這兩隻耳道在日本的實售價均不滿5000日圓, 加上免稅優惠後換算回台幣僅1000出頭
而我的聽感與Zong Han相當一致, 寫完全一樣的感想有些無趣所以這篇著重在以我主觀下的補完
首先E2000與E3000的差別在哪?
E2000與E3000都是單動圈, 價錢上只差了1000日圓一度我還以為僅有顏色差別
反覆試聽下, 我感受到的差異是涵蓋頻段的不同
我主觀認為小口徑單動圈的先天限制是無論怎麼調整都只能涵蓋8成5的的充分頻段
也就是往左移低頻足了/下潛深了就少了高頻延伸, 往右移了高頻延伸好透明感強了就少了低頻
E2000在這個特性下較為平均, 剛好押在正中央的位置
而E3000則押在稍微偏左, 低頻比較豐滿但仍勉強兼顧高頻的位置
而我想是否因為顧及整體頻率的EQ設定下, E2000與E3000並不好推
以DP-X1來說, 設定為High Gain且音量調整至130/160(MAX)才讓我獲得合適的音壓
當天帶去的另一台播放器SONY Walkman Z1070即使開到最大音量都無法獲得合適的輸出音量
在合適驅動的前提下, E2000/E3000都兼顧了三頻均衡性, 但較難強求低高頻的延伸
解析度不比多動鐵, 但有著當前世代入門/中階動圈的水準. 在價位帶中不算解析優秀, 但也不算劣勢
音場表現上E2000/E3000並不狹窄, 但音場立體度稍嫌不足, 人聲與樂器的定位不明顯但不至於混亂
整體音響性能上比起InEar2來說有一定程度的改進, 比起同價位耳道也無劣勢
但比起1萬日圓等級的動圈如Pioneer SE-CH9T, ONKYO E7000m等
E2000/E3000的音響性能就會敗下陣來
最後就如Zong Han大所說的, 這樣的聲音可說是Aurvana InEar2的女毒再現
女聲兼顧厚度與亮度, 比起濃郁的InEar2, E2000的女聲較為上盤清亮但不及IM02般透明穿透
E3000的女聲則類似InEar2, 較走低沉濃郁, 醇厚的風格
或許略偏中上盤但不若IM02明亮的女聲, 會有一點像到鐵三角第一代三動鐵的CK100
整體而言E2000, E3000是低價, 合格音響性(反觀...)
且具有特色女聲表現的平價耳道
Final E2000
音場大小:★★☆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音場定位:★★
適合音樂類型: 亞洲流行, 日系ACG動漫歌曲, 萬能取向
調音:4-5-5-5-4(低頻-中低頻-中頻人聲-中高頻-高頻)
評分:★★★★
Final E3000
音場大小:★★☆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音場定位:★★
適合音樂類型: 亞洲流行, 日系ACG動漫歌曲, 萬能取向
調音:4-5-5-5-4(低頻-中低頻-中頻人聲-中高頻-高頻)
評分:★★★★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0657.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0706.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0712.jpg)
永遠17歲的聲音? ELECOM EHP-SH1000SV隨聽---
上次ポタフェス飲恨沒有第一天去看井上喜久子
第二天因為有其他標的物時間有限, 也沒有試聽SH1000SV這隻ELECOM的新耳機
其實ELECOM近年來算是在耳機上勇於嘗試
除了推出手機專用的微型一體機EHP-AHR192, 也在圈鐵複合耳機上多有嘗試
這個風氣讓我想起幾年前的JVC
當時FXD70, FXZ200, FX700等經典耳機如雨後春筍般逐次推出
縱然有佳作有地雷, 但願意在這個領域嘗試的廠商值得鼓勵
回到SH1000SV上
SH1000SV是雙動圈耳機, 兩個動圈分別負責高低頻段
由於動圈的頻率涵蓋範圍較動鐵廣, 雙動圈應能在高低頻延伸上有不錯的表現
SH1000SV整體音質是不錯的, 但不隻是否還沒run開整體聲音略有毛躁感
整體調音略為偏低高頻但不到V字程度, 低頻高頻的延伸都算優秀
SH1000SV低頻具有若干雄大, 渾厚的氣勢, 量略多下潛優秀
低頻打擊點不算精確但收放尚稱快速不至於拖泥帶水
SH1000SV與JVC/DENON般的拳拳到肉讓耳膜受到衝擊的低頻不同
反而是在音樂中展現原本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動態, 以及背景的輪廓立體感
這點跟SONY高階耳罩式耳機有些相似, 在耳道中則類似IE80
也因此即使SH1000SV低頻震撼但不至於影響中頻, 算是十分優秀
SH1000SV的高頻十分的犀利剛強
其高頻在價位帶中解析度尚稱優秀, 延伸好外帶著一股強勁的氣勢
高頻不算刺耳, 但聽感上略為缺少多數日系耳機一貫的透明纖細風格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具有光澤的展現, 刺激且明確
這樣的高頻搭配上前述的低頻, 使的SH1000SV擁有頗強的動態感
在其後試聽Pioneer SE-CH9T時, 可以強烈感受出SH1000SV刻劃出音樂的對比輪廓
說到17歲, 那SH1000SV人聲的表現如何?
很殘念, SH1000SV的人聲沒有過多的染色, 不直白但也無女毒
SHV1000SV的音場偏大, 但人聲位置不近也不遠並不突出
整體而言, 我認為SH1000SV是一個"劇院向"耳機
拿來觀賞電影, 動畫, 甚至是音樂演奏都有不錯的效果
在人聲曲目的測試上雖不算突出, 但也中規中矩沒有明顯缺點
SH1000SV在日本的實際售價為19000日圓
這個價位中, 鐵三角的LS200與CKR90, ONKYO的E900m
Panasonic的RP-HDE10與SONY的XBA-N1...等可以說是有力對手
除了我沒有仔細聽過的XBA-N1外, 在剩下的耳機中間SH1000SV的實力可說在競爭對手的伯仲之間
與其有類似屬性的耳機屬CKR90
兩者都可算是雙動圈, 也同樣擁有良好的低頻與樂器表現
CKR90展現的是極高的解析與細膩, 銳利, 透明的中高頻細節還原
SH1000SV則展現低頻的氣勢與規模感, 高頻線條則較為粗勇
我自己會喜歡CKR90多一些
但兩者的聲音表現相當不同, 在影音鑑賞下我可預期SH1000SV的表現會更好
ELECOM SH1000SV
音場大小:★★★★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音場定位:★★★☆
適合音樂類型: 影音鑑賞, 遊戲耳機,
調音:6-6-5-5-6(低頻-中低頻-中頻人聲-中高頻-高頻)
評分:★★★★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1635.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1643.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1652.jpg)
SONY MDR-XB75AP
測試訊源為 ONKYO DP-X1, Normal Gain, Short數位濾波器
以及SONY Walkman Z1070, 效果器全關
台灣某帝國大學對面店家推薦的耳機
一整個充滿惡意的難聽
低頻過量質差,掩蓋中頻
中頻極為突出但空泛不紮實
像是卡拉OK Echo回音開到底
高頻機械刺耳
整體解析度低劣,毫無音場營造可言
整體素質簡直比Beats更Beats
不知道該店家是基於什麼音響專業推薦客人買這種直接掃進垃圾桶都不覺得可惜的耳機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1251.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1257.jpg)
![圖檔](http://sheryl.tw/quickreview2/P_20170820_181305.jpg)
JVC HA-FX99
同上店家推薦的耳機
比起XB75, 這隻總算沒有那麼充滿惡意
但在價位帶中的表現並不突出
先把過量傷耳的低頻當作是「特點」好了
中頻尚稱完整,人聲也有一定韻味
但高頻部分打擊樂器表現顯得刺耳且人聲齒音明顯
且整體解析度在價位代中並不突出
比起自家的FXZ200, FX99可說是全方位劣化版
在1萬日圓耳道優秀競爭者眾的現在,其實我並不推薦FX99當作是入門耳機